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名师工作室 >> 崔文华工作室 >> 正文
崔文华工作室

工作室成员论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2022年06月06日 22:34 江苏省邳州市新城中学 陈刚 点击:[]

内容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它是一个人独特的见解,是一种重建知识体系的思维。我们要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师生角色、思维定势、课堂教学活动等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创新思维 教学主体观 思维定势 课堂改革 分层教学

为了贯彻“立德树人”这一党的教育方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下称标准)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其中,必备品质包括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而创新思维则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不拘泥于常思维的思维,是一个人智慧的源泉;它是一个人独特的有见解的思维,是改组原有知识与经验,建构新知识体系的思维。

习近平指出:创新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活动和精神过程,是与时俱进、知难而进、突破上进的科学思维。江泽民也要求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力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课标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全面发展自己,成为有用社会的人。

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1. 打破固有思维定势,更新教学理念。

人们经过长期的思维实践活动历程,基本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相对格式化的思维模式,每当遇到现实问题或是面对新生事物时,往往就会把它们锁定在固有的定式思维框架内,不愿重新思考,从而按照已有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处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也称定势思维或习惯性思维。

高中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形成了一定的英语思维模式。他们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地依赖某些思维定式,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而无法实现深度学习。为适应课标的要求,我们需要打破某些思维定势,冲出这些思维框架,多角度、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首先,我们要打破权威观点定势。在学生的思维领域内,教师、教科书通常是权威的、不能怀疑的。这种思维定势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会产生独立的见解,这就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创新,影响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因此需要打破。其次,我们要打破知识经验定势。我们知道知识和经验是需要不断更新和持续发展的,可是,在特定时期和领域内,这些知识和经验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局限性,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它们有所依赖和盲从并会经验行事,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削弱他们的思维判断力,所以需要打破。另外,我们还要打破大局从众定势。我们都会有种以大局看待事物的从众心理,每当大局已定,多数人会随大流,而不会去追求另类。殊不知,这种从众心理非常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它会让学生不愿思考,不愿深思熟虑,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就会因为从众而缺乏应有的创新,故此需要打破。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打破这些固有的思维定式,把立德树人作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2. 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实现教学主体观。

教师、学生、内容、环境是组成课堂的四要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是课程标准的实践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教学艺术的探究者,是教学内容的研究者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个性的、发展的和潜能的,他们是以学习为义务的社会个体,是英语知识学习的自主探究者、实践操作者和交流合作者。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生生间围绕学习内容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合作、探究和认知的过程,我们要转变角色,改变那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探索实践、互动合作为学习方式的新型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最大。

比如,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课教学时,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要求学生翻译一下课文,帮助他们解决其中的词汇知识,分析几个句式结构,理解某些长难句,就万事大吉。而是要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要让他们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合作,确立文章的主题句,分析其篇章结构,抓住其内涵,积极发现文字后面更深层次的东西,然后,小组推荐发言人用英语展示学习成果,这样实现了“兵教兵”,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教学新模式。

课改应该视作思想深处的变革,是历史发展与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是师生成长和课程标准的基本需要。课堂作为课改的阵地,学生需要在愉悦的感受和体验中习得知识,而学习的本质就是 沟通合作,是一个师生、生生间沟通、互动、合作与分享的过程,是一个尊重学生个性成长与人格形成的师生共创过程。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并针对英语学科特点,创设真实复杂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与探究等,自主解决问题,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看等综合技能。   

例如,在一次优质课比赛活动中,教学内容A precious family dinner》时,我就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先从文题开始预测“Why is the family dinner precious? ”然后是 “How does the writer describe the dinner?”、 “Whats their journey back home like?”、 “What is Louyans future plan?”,接着是“Why does the writer choose Luoyans family dinner as the example to talk about our Spring Festival? ”,最后问“What will happen to the family members after the festival?”。前几个从文中就可以找到信息,而最后两个问题则没有固定答案,学生要结合教材内容和传统的过节习俗等文化知识,表达各自的见解和观点,如此,学生的问题意识、文化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自然得以开发。

而《任务驱动下高中英语课堂学讲方式的实践研究》则是我校承担的市级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任务展开学习,师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多维互动,运用已有知识和特有经验等理解问题并提出方案,通过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最终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同时,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并讲出来、教别人 其中学进去是基础和保障;讲出来”则动机和结果,要求学生“先学后讲、学会再讲;讲了再学、学了再讲”,学生通过做、学、讲、练、教等,用所学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4. 有效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各层学生同发展。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存有差异,他们的个性品质与学习品质各有千秋,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承认、分析、研究并利用这些差异,帮助学生建构各自的知识体系,实现共同进步。

高中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和一些综合技能,积累了一定的英语思维经验,拥有了一些英语活动能力。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研究学生和教学内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提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效果预期,让他们在既定的活动时空中,用英语进行实践、探究、归纳和比较。该放就放,不给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要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教师少为主;学生多为主,实现“教、学、讲、做、思”五位一体,有效结合,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发展,形成各自相应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为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当然,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合理使用科学、有效、多元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学提升为宗旨,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因人、因地、因时、因科、因问题而合理引导,让学生在肯定乃至错误中都能够获取启示和经验。

总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主题。培养高中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更是一种价值引领和召唤,是广大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相信学生是个性的、差异的,他们都有创新的潜能,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以及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的教学要务。我们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入课改实践,转变角色,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情境中、在实践中、在探究、在合作中,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英语知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促其必备品质的发展,切实提升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书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年1月。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傅道春、徐长江主编2002.4。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成尚荣 著  2018.4。

_本文刊发于《英语教师》2019年5月第10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