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名师工作室 >> 崔文华工作室 >> 正文
崔文华工作室

做教师是一篇“大文章”

2023年08月17日 11:21 周卫东(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点击:[]

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总会想起一些人、一些话。

于漪老师是从普通教师队伍中走出来的人民教育家,她认为做教师是一篇大文章。这是于漪老师为师之道的凝练,也应该是名师的自觉追求。那么,教师这篇大文章该怎么书写呢?

德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有教育专家总结教师基本素养的模型是教师的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师德的重要价值。试想,态度如果是负值,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素养值就会越小,反之亦成立。因此,优秀教师往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既为经师又为人师。作为人师,就是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涵养孩子的精神骨骼,孩子的精神骨骼健康,才能在天地之间傲然挺立。

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当下和未来教育的主旋律,体现在教育语境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具化为尊重儿童立场。名师的血液里流淌着儿童的基因。为传承教育家斯霞的精神,南京市政府决定为斯霞老师制作雕像,可雕像安放在哪里呢?有人建议安放在南师附小的大门口,也有人建议安放在学校的中央大道上。这两个方案都被斯霞老师否定了,她认为雕像要安放在每时每刻都能看到孩子的地方。可见,名师更应该有童化的眼光。

教学中存在三种眼光,即成人眼光、专家眼光和儿童眼光。有了成人眼光,教学可以入格,有了专家眼光,教学可以升格,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具备儿童眼光,只有具备了儿童眼光,我们的教学才算得上够格

课为重。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认为,课改必须改课。名师应该是改课的先行者和探索者,着力从教师的指令性学习转变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允许学生学习允许一词并非危言耸听,它直击了传统教学存在一个重要问题:教师手握绳子牵引着学生,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的自主选择是一种主体意识,是主体行动、主体能力的体现。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关注的学习重点、获得的学习体验也不尽一致。所以,好的课堂教学应如罗杰斯所说: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暗示。

思为根。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我认为,反思是名师成长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起着关键性作用。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提出反思性实践家的命题,他认为称得上反思性实践家的资深教师所形成并发挥着作用的思维方式有5个特点:一是应对时刻变化着的即兴思维,二是对于问题情境的主体式感性的探究式参与,三是问题表象中多元观点的统整,四是问题表象与解决中的背景化思考,五是实践过程中问题的不断建构与再建构。反思性实践家是对技术性熟练者的转型与超越,名师的反思正是成功完成了这一转型,因而有了新的提升。

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诞生了许多新理念、新主张。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教师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和价值认同,做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独特眼光的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