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名师工作室 >> 孟彦工作室 >> 正文
孟彦工作室

科研提升教师素质,课改引领学校发展

2021年06月08日 17:17  点击:[]

面对高考新政,重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为此,学校一直在积极改革教师培养机制,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推进科研课改,努力锻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教育智慧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依托校本研修,创新培训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立足校本研修特色,倾情倾力实施“青蓝工程”,依托校外名师,开展示范引领、评课选优、教学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引领、激励和助推教师健康成长、快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人才梯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此学校多个方面着手,引领、激励和助推教师的全面成长。一是教师校本研修特色鲜明。针对入职五年内的青年教师实施“强基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同课异构、基本功大赛等活动,要求人人都是合格教师;针对入职5-10年的教师实施“砥柱计划”,加强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提升为主题,开展师徒微课题、学科组课题、年级组课题研究,一年结题,优秀课题推荐申报省市级课题,力求大部分教师都优秀。二是从“名师领衔、团队合作、骨干带教”三个方面,整体规划。依托现有的名师资源,2021年,学校化学正高级教师孟彦校长、英语名师崔文华建立了市级“名师工作室”。此外,学校还大力支持物理特级教师仲新元、体育名师朱洪磊、数学名师刘阳、地理名师侯福海等同志建立校级“名师工作室”,围绕工作室,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形成了教师研修共同体,引领教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三是通过专家报告、评课研讨、理论测试等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学校先后邀请了10多位著名教育专家来校作报告,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教师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素养,坚定了信心。

二、坚持科研强师,促进专业发展

校晋级四星级以来,坚持实施“科研强师,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全员发动。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孟彦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教科研网络组织。学校还先后制定了完善了《2016—2020徐州市第二中学教科研工作规划》、《徐州市第二中学教科研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徐州市第二中学名优教师建设意见》、《徐州市第二中学“青蓝工程”优秀师徒评选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学校教科研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学校还不断加大教科研经费的投入,三年来教师培训经费分别占到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2.85%、3.51%和4.39%。学校教科研蔚然成风,教科研成果显著。教师发表和获奖论文316篇,教师出版专著2本,学校校刊《大成》创刊;全校有 120多人次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其中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基于云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于2020年6月结项,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6项,结题3项,市级课题15项,结题6项;2021学校获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获批为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获批2个市名师工作室。

三、聚焦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积极实践徐州市推行的“学讲计划”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构建多元发展平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融合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文化传统下,形成具有特色的“六步教学”课堂模式,助力学生更好发展。学校以培养儒风笃学、雅趣力行的新时代儒雅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有效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从预备、候课、自习、安静等方面深化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学而不厌”“雅而善思”的学习风貌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雅气质;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通过“教师口头语言”、“教师体态语言”、“课堂气氛营造”等创设课堂教学的儒雅之风,提升教师“诲人不倦”、“儒而通达”的教育教学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中逐渐显现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生态,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学成绩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导学单”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转变课程观念,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导学单是以“单”为载体,以教师“导”为主线,以学生“学”为核心开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导学的功能体现在“导”、“学”、“”三个字上“导”就是“指导”“引导”,是教师在把握学情与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以活动设计形式进行二次创作与开发,是“路线图”与“方向盘”,可以规范教师的课堂授课;“学”是指导学单的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抓手;“单”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而不仅仅是学习材料的堆积。导实施的高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对接高考新政,提升三种能力

面对高考政策调整的新形势,学校把对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放在了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和走班教学这三方面的能力上。对于2021年江苏的新高考模式,学校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江苏教育厅发表的系列文件,领悟精神,明确操作步骤,对科学选科分班及各科课堂教学改革、考查命题趋向,进行研究灵活运用;开展“三新四行动”系列研训活动,引导教师谙熟新课标、把握新教材、适应新高考。学校还不断推动教师由课程教学能手型向学者专家型转变,成长为高考信息咨询师(学校、专业要求、招考信息、高校资讯),同时通过日常的教研活动强化教师之间的合作分享团队意识。现在,学校已经形成了“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结对合作的模式,使教师从“孤独的教学者”转变为“合作的指导者”,共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成长空间,为未来幸福奠基。另外,针对走班教学的要求,学校采取了有效策略,帮助教师实现观念的转变与技能的提升。首先,着重体现“以师为本”的培训理念,重视教师作为培训行为主体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激励教师、发展教师的理念和要求。其次,实行层级型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组成的培训团体,以确保教师从理论到实践层面更好地指导选课走班,提升新课程实施的能力水平。目前,高一、高二年级所有班级均已实现“走班”教学,每周四第8节为校本课程选修课,实行同年级走班上课,建立点名制度,班级日志,两个年级分别由教务员老师定期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基本形成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高质量地实施了国家和地方各类课程,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让学生称心、家长满意、同行佩服、社会放心,是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到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学校育人水平提升的关键。加强科研课改可以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健康成长,而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壮大是学校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