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工作室老师提升科研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工作室老师交流沟通,具体、精准、持续地开展教科研活动,2022年7月15日工作室开展“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的主题研讨活动,因受疫情影响,此次活动在线上开展,本次活动分两个部分。
首先,学习“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成功举办首场“幸福教科研 成就好老师”公益活动,这场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处于论文写作困顿中的老师开启了智慧之门。整场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全省教科研专家和平台资源,针对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系统化设计与安排,为教师提供具体、管用、精准、持续的教科研指导与服务,引领教师通过教科研,找到自我发展、专业成长的路径,真正感受进步与收获,获得成长与幸福。首场活动以“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为主题,针对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而具体的指导,希望能够帮助教师突破论文写作的瓶颈,化解写作的焦虑,写出高质量的教育论文,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江苏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颜莹和教师代表以沙龙形式,畅谈了“论文写作的痛与乐”,五位教师代表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真诚分享了自己的写作故事和感受,生动展现了一线教师写作的真实现状和心路历程。这场沙龙不仅凸显了教师专业写作指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点燃了更多老师积极投身教育写作的热情。
在论文写作微讲座环节中,《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的杨孝如、颜莹、赵赟、石萍、贾凌燕五位编辑立足编辑视角,针对教师论文写作中的难点、堵点、疑点和痛点,为老师们带来了“如何选择论文主题”“如何为论文写作检索信息”“如何拟定摘要和关键词”“如何让论文表达更专业”“如何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5个微讲座,引领老师们了解一篇高质量论文从“孕育”到“产出”的过程,为教师论文写作释疑解惑、支招指路。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热烈参与讨论,并纷纷“晒”出了自己的“听课笔记”。
陈刚老师认为,当你抛开功利进行写作的时候,也许是一种
境界,真写作,写真实…成就自己才能帮助他人。文章需要洗炼 凝炼 提炼…收获!
崔文华老师提出要寻找生活中的素材,思考中构划,讲好真实的故事。写作可以促进反思,提升认识问题的维度和深度,写作能提升智慧,尤其要对读者有借鉴作用,才有发表的价值。要打开阅读的脉络,随心所欲,但不越矩。
刘筱琳老师学习后感觉老师讲解的非常细致,论文术语要规范,要用行业内公认的标准用语,举了很多例子,受益匪浅。
杨小平老师提出杨院长所说的公共话语平台是一个意思。论文写作一定是要能引起共鸣的。我们的学科教学,也是一样,都不能是一个人的自我陶醉,不能是独角戏。“准确、理性、精当、严密”—努力的方向! 自由思考的心灵—自由写作的空间。
此次工作室全体成员与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江苏教育研究》的专家研讨收获颇丰,遇见是因为我们心有所想,心有所向,心有所钟;研修是因为引领,不论线上线下,不论见与不见,不论说与不说;相识不问时空,遇见不分年龄,情怀不分学段;相约云端,研修在线,报团取暖,筑梦同行,感恩遇见!